筒瓦清洗的核心目标是去除表面污垢、恢复外观整洁、保护瓦体结构,需按“预处理→分类型清洗→漂洗→干燥→复检”流程执行,兼顾清洁效果与瓦体保护,具体内容如下: 一、清洗前预处理(基础准备) 现场与工具准备: 清理清洗区域周围杂物,铺设防水布或防护垫(避免污水污染地面或其他建材);搭建临时排水通道,确保污水及时排出,不积聚在瓦体周围。 准备适配工具:软毛刷(刷毛柔软无脱落)、海绵、抹布(纯棉或微纤维材质)、水桶、低压喷水壶(禁止高压水枪,避免冲击瓦体)、专用清洗剂(中性清洁剂、古建筑专用瓦体清洗剂,禁止强酸强碱)。 瓦体状态检查: 逐一检查筒瓦完整性,标记破损、开裂、酥碱严重的瓦体(此类瓦体禁止强力清洗,需单独处理或更换)。 清除瓦体表面大块杂物(如树枝、石块、鸟巢),用软毛刷初步扫去浮尘,避免清洗时杂质划伤瓦面。 清洗剂调试: 中性清洁剂按1:50~1:100比例稀释(具体按产品说明),古建筑陶土筒瓦可选用弱碱性清洗剂(避免腐蚀瓦体釉面或胎体);禁止直接使用浓酸、浓碱或含漂白成分的清洗剂。 二、分类型污垢清洗(核心操作) 浮尘与轻微污渍清洗: 用湿润的软毛刷或海绵,从瓦体顶部向底部单向擦拭(避免横向擦拭导致灰尘残留缝隙),重点清理瓦槽、接口处等易积尘部位。 对于大面积浮尘,可先用低压喷水壶喷洒少量清水湿润(水压≤0.2MPa,水流呈雾状),再用毛刷轻刷,避免水流过多渗入瓦体内部。 顽固污渍清洗(霉斑、青苔、油污): 霉斑/青苔:用稀释后的中性清洗剂浸泡海绵,敷在污渍处5~10分钟(软化污渍),再用毛刷轻轻刷洗,反复2~3次直至去除;若污渍顽固,可添加少量古建筑专用除霉剂(按比例稀释),刷洗后立即用清水冲洗。 油污:用蘸取少量中性去油剂的抹布,局部擦拭油污部位,避免清洗剂扩散至无油污区域,擦拭后用清水彻底漂洗,防止油污残留。 重污与钙化层清洗(仅适用于坚固瓦体): 对于长期积累的钙化层、顽固水垢,用专用瓦体除垢剂(酸性温和型,如柠檬酸稀释液,浓度≤5%),用毛刷点涂在污渍处,静置3~5分钟(禁止长时间浸泡),再用毛刷轻刷,随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,中和残留药剂。 古建筑筒瓦的钙化层若较厚,禁止强行刷洗,需采用手工刮削(用塑料刮刀,禁止金属工具)配合温和清洗剂,避免损伤瓦体釉面或胎体。 三、漂洗与残留清理(关键步骤) 每清洗完一片瓦体,立即用低压喷水壶喷洒清水,从顶部向底部冲洗,确保清洗剂残留完全去除(尤其是瓦槽、接口缝隙处),避免药剂长时间停留腐蚀瓦体。 对于釉面筒瓦,冲洗后用干净抹布轻轻擦拭表面,去除残留水分和污渍;陶土无釉筒瓦可自然沥干,避免抹布擦拭导致瓦面起砂。 检查瓦体接口处、瓦槽内部,确保无清洗剂残留、无污垢堆积,若有残留需重复冲洗。 四、干燥与后续处理 清洗后的筒瓦需自然干燥,避免阳光直射暴晒(防止瓦体因热胀冷缩开裂),干燥时间根据环境湿度调整,一般为24~48小时,确保瓦体内部完全干透。 干燥后检查瓦体状态:若仍有残留污渍,可进行局部二次清洗;若发现瓦体出现起砂、剥落等情况,需及时修补或更换。 对于需要reinstall的筒瓦,干燥后可在瓦体接口处涂抹少量防水密封胶(古建筑需选用传统桐油等环保材料),增强防水性能。 五、清洗注意事项 禁止使用高压水枪、钢丝球、金属刮刀等工具,避免冲击或刮伤瓦体表面,导致瓦体破损、釉面脱落。 清洗时避免水流过多渗入瓦体内部,尤其是古建筑筒瓦,防止瓦体酥碱加重或木质结构受潮。 强酸强碱清洗剂、漂白剂、工业溶剂等禁止使用,避免腐蚀瓦体材质,影响瓦体使用寿命。 高空作业时需搭建安全防护设施,操作人员系好安全带,工具放置稳固,避免坠落损坏瓦体或造成安全事故。 清洗顺序遵循“从上到下、从内到外”,避免下方清洗后的污水污染上方已清洗瓦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