筒瓦清洗时的防护核心是“避免物理损伤、防止表面污染、保护材质特性”,需针对筒瓦易碎、釉面/涂层易刮花、材质怕腐蚀的特点,从搬运、清洗、沥干、晾干全环节制定针对性防护,具体如下: 一、搬运环节防护(避免磕碰、挤压损伤) 轻拿轻放规范:单人搬运单块重量≤10kg,重瓦(如琉璃瓦、加厚水泥瓦)需双人配合,双手托住瓦片两端(避免单点受力),禁止抛掷、拖拽或肩扛挤压;搬运路线提前清理障碍物,预留≥1.2m通道,避免碰撞堆叠瓦片。 堆叠防护:待清洗瓦片堆叠高度≤3层,层间铺垫5cm厚橡胶缓冲垫或泡沫板(覆盖瓦片全宽度),禁止直接裸瓦堆叠(防止边缘磕碰、釉面摩擦划伤);不同材质/规格瓦片分开堆叠,避免重型瓦压损轻型瓦。 工具辅助防护:使用专用搬运架(带橡胶防滑垫)或托盘转运,瓦片与架体、托盘接触部位用软质布料包裹,防止运输中滑动撞击;禁止用钢丝绳、硬塑料带直接捆绑瓦片,需用棉布包裹捆绑部位。 二、清洗环节防护(防刮花、防腐蚀、防破裂) 清洗工具防护:仅使用软质工具(软毛刷、海绵、棉布),严禁用钢丝球、硬毛刷、刮刀等尖锐工具(避免刮花釉面、损伤涂层);高压水枪压力调至≤3MPa,配备扇形喷头(增大受力面积),喷头与瓦片表面距离≥30cm,禁止直冲瓦片边缘、转角或接缝处(防止冲击破裂)。 清洗药剂防护: 统一选用中性清洁剂(pH值6-8),严禁使用强酸(如盐酸)、强碱(如烧碱)类药剂; 陶土瓦、琉璃瓦需避开含氟、含氯清洁剂(防止釉面失光、腐蚀),金属瓦禁用含盐分清洁剂(避免氧化生锈); 清洗前用瓦片边角料测试清洁剂兼容性,确认无起皮、变色、釉面发雾后再使用,且清洁剂需稀释后用(浓度≤5%)。 清洗操作防护: 先以清水冲洗瓦片表面浮尘(避免干擦刮花),再用蘸取稀释清洁剂的软毛刷轻轻刷洗,重点清理缝隙处污垢(力度以不按压变形为准); 禁止长时间将瓦片浸泡在清洁剂中(浸泡时间≤5分钟),避免材质吸水饱和导致强度下降; 多片瓦片同时清洗时,需间隔摆放(间距≥10cm),避免清洗中相互碰撞。 三、沥干与晾干环节防护(防二次污染、防变形开裂) 沥干防护:清洗后的瓦片斜靠在带橡胶垫的支架上(倾斜角度≤30°),或平铺在铺有防水布+吸水棉的晾干区,确保排水顺畅(避免积水浸泡瓦片根部);瓦片之间预留≥5cm间隙,防止滴水粘连或碰撞。 晾干环境防护: 优先选择室内通风晾干区(避免阳光直射,防止釉面/涂层老化变色;避免淋雨,防止污水二次污染); 陶土瓦、水泥瓦需自然阴干(禁止暴晒或高温烘干,避免热胀冷缩开裂),晾干时间≥24小时(根据湿度调整); 金属瓦晾干后,需在表面涂抹一层防锈保护剂(如专用防锈油、防护蜡),避免残留水分导致氧化。 堆叠晾干防护:晾干过程中禁止堆叠瓦片,待瓦片完全干燥(表面无湿润痕迹、重量恢复至干燥状态)后,再按清洗前的堆叠规范存放,层间仍需垫缓冲垫。 四、特殊材质筒瓦专项防护 琉璃瓦:重点保护釉面,清洗时动作轻柔(避免釉面摩擦),清洁剂禁用含颗粒杂质的产品;晾干后检查釉面无划痕、失光,若有轻微磨损,可涂抹专用釉面修复剂。 陶土瓦:避免吸水过多,清洗时快速冲洗、及时沥干,禁止长时间浸泡;晾干后检查瓦片无开裂、掉角,必要时补涂防水保护剂。 金属筒瓦(如铝合金、彩钢瓦):清洗后用干棉布擦干残留水分(尤其是边角、接缝处),避免水分残留氧化;禁用硬质工具接触表面,防止涂层脱落。 水泥筒瓦:清洗时避免高压直冲水泥基质(防止砂浆脱落),清洁剂需温和无腐蚀;晾干后检查表面无起砂、裂缝,必要时涂刷水泥专用防护涂料。 五、防护核心禁忌 禁止用尖锐工具、粗糙布料接触瓦片表面,禁止高压水枪近距离直冲瓦片薄弱部位; 禁止使用强酸、强碱、含氟、含氯等腐蚀性清洁剂,禁止瓦片长时间浸泡或暴晒; 禁止未干燥的瓦片堆叠存放,禁止搬运时抛掷、挤压,禁止不同材质瓦片混洗导致交叉污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