寺庙琉璃瓦(尤其是待安装的新瓦或修复用的古瓦)因材质特殊(表面施釉、色彩鲜艳),存储时需重点防止积尘、污染、刮擦,以保持瓦面清洁和釉色完好。以下是具体的清洁保持方法: 一、存储环境的基础控制 防尘与隔离 封闭存储:优先存放在干燥、通风的封闭仓库(如库房、棚屋),避免露天堆放(防止雨水冲刷带来的泥沙附着,或风吹扬尘堆积)。若需临时露天存放,必须覆盖无酸、无碱的防水帆布(避免帆布掉色污染瓦面),且底部垫高30cm以上(用木架或砖垛,隔绝地面潮气和灰尘)。 隔离措施:单块瓦之间用软质隔离材料(如无绒棉布、宣纸)分隔,避免瓦面直接接触摩擦(防止釉面刮花);堆叠时每5-10片瓦为一摞,顶部覆盖防尘布(透气性好的棉麻布,避免塑料布不透气导致潮气凝结)。 湿度控制 仓库相对湿度保持在40%-60%:湿度过高(>70%)易导致瓦面滋生霉菌(尤其古瓦的缝隙处),或使灰尘吸附更牢固;湿度过低(<30%)可能导致釉面脆化(尤其老琉璃瓦)。潮湿地区可放置除湿机,干燥地区可适当洒水增湿(避免直接喷洒瓦面)。 二、存储过程中的清洁维护 定期除尘 频率:每月至少除尘1次(露天存储需增加至每周1次),避免灰尘堆积硬化(难以清理)。 工具与方法: 用软毛刷(如羊毛刷)轻扫瓦面(顺釉面纹理方向,避免逆向刮擦); 或用压缩空气(低压,压力≤0.2MPa)吹扫缝隙和边角的积尘(避免高压气流冲击导致釉面剥落); 禁止用湿布直接擦拭(除非确认瓦面釉层完好,且湿布需拧干至微潮,擦拭后立即用干布吸干水分,防止水痕残留)。 污染处理 若瓦面沾染油污、鸟粪等污渍,需及时处理: 用棉签蘸取少量中性清洁剂(如婴儿沐浴露稀释液)轻轻点擦污渍,避免清洁剂流淌至其他区域; 立即用清水棉签擦去清洁剂残留,最后用干棉签吸干水分(全过程避免用力摩擦,防止釉色脱落)。 古琉璃瓦的污渍处理需更谨慎,建议先在隐蔽处测试清洁剂兼容性,再大面积使用。 三、堆叠与摆放的防污设计 堆叠方式 瓦体需侧立或平放(根据瓦型,如筒瓦宜侧立,板瓦宜平放),避免倾斜导致雨水、灰尘积聚在凹槽处; 底部垫置防潮木板(表面光滑,无毛刺),木板需预先清洁(避免自带的灰尘污染瓦面),木板与瓦之间垫一层宣纸(隔离摩擦和污染)。 分区存放 新瓦与旧瓦(修复用)分开存放:旧瓦可能携带历史污渍或霉菌,避免污染新瓦; 不同颜色的琉璃瓦(如黄瓦、绿瓦)分开堆叠:防止颜色摩擦沾染(尤其未完全干燥的新瓦釉面)。 四、长期存储的特殊保护 对于长期存储(超过6个月)的琉璃瓦,可在瓦面覆盖一层透气性好的无酸纸(避免直接接触塑料膜,防止水汽凝结),再套上棉布袋(防尘同时保护釉面); 定期检查仓库密封性,防止鼠患、虫蛀(老鼠活动可能带来灰尘和划痕,昆虫排泄物污染瓦面)。